男孩背上长黑斑 寻医4年竟是感冒药过敏
一名10岁的男孩背上长了黑斑,不痛不痒并且为此家人带他求医4年无果。最后在一家医院被确诊,竟是由一种解热镇痛的感冒药过敏导致。
从6岁开始,江西男孩雯雯的后背上就出现了硬币大小的黑斑。此后4年,他的背上、胳膊上都陆续出现了类似的黑斑,现在已经有四大块,圆圆的,小的直径有2~3厘米,大的有5~6厘米。 这个暑假,雯雯由妈妈带着到浙大儿院皮肤科来就诊,皮肤科主治医生郑磊帮他找到了病因:这些黑斑,是一种解热镇痛的感冒药引起的。 感冒药过敏 背上长黑斑 雯雯穿着一件绿色的短袖T恤,左手胳膊靠近肘部的地方,有很大一块黑斑。不仔细瞧,还以为是哪里磕到撞出的一大块乌青。 医生问痛不痛,痒不痒,雯雯摇摇头。他掀起衣服,背上还有另外3块黑斑:左边两块比较大,直径有五六厘米,右边一块比较小,直径二三厘米的样子。 郑磊给雯雯做了几个检查,血常规、血小板、血沉,还有抗“O”,想排查下他是否有其他疾病,但各种指标都显示正常。 拿到检查结果后,郑磊又详细询问了雯雯的妈妈。“孩子长黑斑时,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?吃过什么药?” 妈妈努力想了想,这黑斑好像每次都是感冒发烧之后长出来的。一开始是红肿,颜色还要淡一些,褐色的;有时候还有水疱,稍微有些痒,有些痛,但过一阵就不痛了。 郑磊诊断,雯雯背上的黑斑可能是固定型药疹。根据妈妈提供的药物信息,出现黑斑很可能是对解热镇痛药中的一种成分过敏。 郑磊给雯雯开了些激素药膏局部抗炎治疗,同时建议家长,以后做好服药日记,尤其是感冒后服用的相关药物,便于医生帮助筛查出可疑致敏药物。一旦发现致敏药物,立即停用,并终身禁用。推荐阅读:男童疑似感冒药过敏死亡 医生告诫勿随意用药 这样的药疹比较少见 浙大儿院每年会遇到10余例 对感冒药过敏,是不是不能吃药了呢?有没有一种测试能提前判断是否过敏呢? 郑磊说,已知的常引起固定型药疹的药物有三类:抗感染的磺胺类药、解热镇痛药、以及精神药品巴比妥类。 但目前,除了针对青霉素药物的皮试,其他药物并没有这样的测试。 “根据医嘱,在正常监控下用药,还是安全的。”郑磊说,如果有异常情况,特别是反复发作的情况,要立即停药,同时做好药物日记。 在各种疹子中,固定型药疹的发病率并不算多。浙大儿院皮肤科副主任李云玲给钱报记者提供了一个数据,他们每年会遇到10余例左右。 因为比较少见,不光家长不知道,很多医生也不了解,所以雯雯那么多年都没确诊。 郑磊提醒,夏秋高温天,家长要注意孩子皮肤的常见病湿疹。“最近特别忙,每天门诊都要看八九十个患儿,原本秋冬高发的湿疹,今年夏天特别多,这可能跟今年高温有关。”郑磊说,因为天气炎热,小朋友大部分时间呆空调房里,家长又不像秋冬季节那样注意孩子的皮肤保护,就容易导致皮肤水分流失而患上湿疹。郑磊也提醒家长,夏天要注意宝宝的皮肤保湿、滋润。 固定型药疹形态很特殊,易于识别。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,除了手背、躯干,成年人也会在口唇、外生殖器出现。 固定型药疹有个特点,一开始是局部瘙痒,然后会出现红斑,颜色是鲜红或者紫红色,会有水肿;炎症比较严重的人,可能还会出现水疱。 发作次数越多,颜色就会越深,每次服用同样的药物之后,就会在同一个位置上,沉积一次,最后形成色素沉着,就像雯雯背上的黑斑。 治愈之后,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,但是一般不会很明显,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。 多数固定型药疹病例没有全身症状;但如果一直不处理,病情严重的,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。个别重症药疹发作会非常凶险,可能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,比如高热、恶心、腹泻、昏迷等,必须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。 家长要如何判断儿童药物过敏? 家长必须提高儿童安全用药的意识,增强儿童用药知识,不确定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,在给孩子用药时要严格遵照医嘱。此外,对说明书上的剂量、适应症、用药时间和次数等要特别留意,杜绝使用儿童有禁忌的药品,并注意观测孩子用药后的反应,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医治。一般情况下,用药3天,应及时复诊,并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停药时间。 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小儿,它与用药的剂量、给药的途径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。药物,无论口服、注射、外用或喷雾,皆可发生皮肤、粘膜以致全身的损害。 药物过敏反应分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。 前者在用药后瞬间出现,比如注射青霉素后,甚至皮试中即可发生胸闷、心慌、气短、面色发青、大汗淋漓、手足冰凉,甚至脉细弱以至休克。这种药物反应较严重,不及时抢救,可造成小儿死亡。 而迟缓反应是在用药数日后出现皮疹且疹型不一,有固定型药疹、荨麻疹、猩红热样皮疹、麻疹样皮疹等,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。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。迟缓反应者可有剥脱性皮炎。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。迟缓反应者可在局部或仅侵犯皮肤或一个脏器,症状相对较轻。 小儿用药后一旦出现过敏反应,首先应停药,同时给予脱敏治疗,如应用苯海拉明、非那根、扑尔敏、葡萄糖酸钙等等。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时,病儿应平卧,松开衣扣,头偏向一侧,注意血压的变化,清除口、鼻内的分泌物,保持呼吸道畅通,并尽快送往医院。 (责任编辑:苏娇蓉) |